旗帜鲜明讲政治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长谷川夏树
旗帜鲜明讲政治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长谷川夏树》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深刻表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也深刻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着力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勇敢解决现实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文化的先祖和最大代表孔子,就是一个“务实派”。“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明证。儒家的入世态度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以及在科举考试中注重“策论”和“经世致用之学”,都是务实传统的表现。当然,在儒学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神秘化、虚妄化的倾向,比如君权神授思想,天人感应思想等等,这是儒学的糟粕。另外,有些朝代佛教盛行,也是对务实精神的背离。对此,许多有良知的儒家知识分子是持保留态度的。比如韩愈就曾上书反对迎佛骨。,模范,原本指的是制造器物的模型、模子,引申开来,就成了值得仿效的人或事。效仿什么?效仿的正是那么一股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激发出人的潜力,让劳动真正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道德经》赞扬“天道”,认为“道”演化为万物,没有神力,自然而然。“天道”不争、不言、不骄,没有制物之心,它像无形的巨网那样广大无边,将世界上的一切都囊括在其中。与此不同,“人道”自私、偏狭、不公,“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第77章》)。为克服这种社会弊病,老子倡导“人道”效法“天道”。,一是坚持导向,强化功能。“以文化人”、礼乐教化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熏陶教化的功能,为我们的事业提供文化支撑。在这方面,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守土有责,一定要强化导向意识、阵地意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方向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阵地不能丢。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同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但把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而且要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读者和作者,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一个读者来说,生在一个没有好诗人没有好诗歌的时代,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对于一个诗人来说,生在一个没有读者,写出诗歌无人欣赏无人问津的时代,何尝不是一种最大的悲剧?汪国真们最热的年代,是一个尊重知识的时代,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只要写好优秀作品从来就不缺少读者。那个时代的读者碰到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一种幸运,那个时代的诗人碰到一批热爱诗歌的读者,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在其基本的范畴和规定性上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充满纠葛和争议并产生与支配不同道德观念、伦理原则、价值立场的内在轴线。围绕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中西方思想领域中出现了诸如个人主义、社群主义、集体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多种哲学观念和价值思潮。每一种观念和思潮都代表并反映了一定的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很多思想家都是从相反的角度和相对的立场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从而片面地、过分地强调或否定个人的作用,他们或主张脱离社会的个人自由和个人发展,反对社会对个人的任何限制和约束,或抽象地强调社会的存在,要求人们完全放弃一切个人的欲望,服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对个人的压迫和奴役。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并超越了过去思想家们的观点,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发展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社会都“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个人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是社会的存在物。“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否认基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观的差别;相反,他们比较透彻地看到了从属于某一特定阶级的个人和组织在价值观上的殊别性,特别是区分了不同社会阶级价值观的差异。譬如在区分把基督教奉为宗教信仰的资产阶级和把共产主义奉为信仰的无产阶级在价值观上的差别时,他们就指出:“基督教的社会原则颂扬怯懦、自卑、自甘屈辱、顺从驯服,总之,颂扬愚民的各种特点,但对不希望把自己当愚民看待的无产阶级说来,勇敢、自尊、自豪感和独立感比面包还要重要。”
东方和西方原是地域上的差异,包括地域上存在的不同观念。但这种差异变成为传统与现代、旧与新、保守与变革等等一系列价值判断的不同时,使得地域的观念、时间的观念、价值的观念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线性结构。在这当中,东方往往等同于传统、旧派、保守,西方则代表了现代、新锐、变革,进而认为东方的命运必须要由西方来点化和解放,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对它很是认同。从历史上看,1840年以后,中国面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堪一击,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就是指科学技术的落后。从现实上看,如果今天我们不能用知识很好地答出一份标准化试卷,可能就读不了好大学、好专业,找不到好工作,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的欲望。
【編輯:朝倉恵梨奈?平野もえ】
相关新闻
- 许耀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卓越成就 2023-01-16 12:14
- 薛庆超:秋收起义与中国革命道路 2023-01-16 12:33
-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023-01-16 12:16
- 董根洪:论中国智慧的基本特性 2023-01-16 12:15
- 姜春云:论人民公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2023-01-16 12:13
相关新发布
- 面向“中国问题”,构建“理论中的中国” 2023-01-16 12:33
- 【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改革开放是中国求真务实的正确选择 2023-01-16 12:21
- 刘晨光:全球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01-16 12:24
- 陈远章:“强起来”的战略思考 2023-01-16 12:45
- 金坚敏:中国创新活动渐入佳境 2023-01-16 12:20